面对面访谈 | 刘红生“深改”总动员

2018-09-25

在中化集团“科学至上”核心价值观指引下,化工事业部经过半年多的酝酿,近日发布了化工事业部深化改革的总纲领。

为鼓舞员工热情,2018年9月20日上午,事业部发起第一波“深改”总动员。化工事业部副总裁刘红生在中化国际广场向事业部200多名骨干成员和员工代表宣发事业部“深改”总纲领和举措。

《面对面》栏目第一集:红生“深改”总动员

(如下根据演讲者讲话录音整理删减而成,未经本人审看)

1、为什么要改革

中化国际历史上有过很多次转型,我们2001年从北京南移到上海,从政治中心转移到经济中心,很多人都是亲身参与者。2004年,我们开始提出了要向精细化工转型,我们也提出要改革我们的管理机制,这些年都在不断调整和改革,这次我们又提出要深化改革。

去年和今年我们的经营业绩都很好,都保持了40%以上增长,尤其今年上半年有60%的增长,在资本市场、同行以及集团看来都不错。

那么不改是不是也可以?不去折腾行不行?按照现有的轨迹发展下去,我们中化国际以及化工事业部未来行不行?

从资本市场看,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,中国股市持续低迷,中化国际跑输大盘,这是经营班子压力最大的地方。资本市场是客观的,扬农股份作为中化国际的下属公司,在前期市值一度超过了中化国际,行业里有两颗耀眼的明星,鲁西和万华,股价也上涨2倍左右。在同样的环境下,到底发生了什么?我们的防老剂全球第一,菊酯全球第一,管理是麦肯锡设计的,我们拥有跨国团队,国际化运营,看上去都很优秀,但最后的结果值得大家反思。

但是,今年6-9月份又发生了变化,大盘下降20%,化工指数下降30%,而中化国际平盘,为什么?因为资本市场看到中化国际卖物流、卖江山股份,我们要做锂电池材料、膜材料,资本市场看到我们在坚决向精细化工领域转型。

2017年至今,我们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好,到底什么原因?

首先,我们没有大市场容量、世界领先的产品。

其次,科技创新产品占比不高。

第三,机制上,这是事业部领导班子成立后,我当了中化国际总经理后非常痛苦的地方。我们按照惯性运转着管理机构,接受各种指令、评价,完成具体工作,合规合法是所有工作的出发点。我们的组织架构分很多层级,什么创新都没有,管理人员都以确保安全为出发点,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,这是非常可怕的。

第四,公司很多业务都是围绕着存量业务转。去年,总部还有20多个职能部门,大家都看着下面各业务怎么干,而新业务又没人管,好几层管理机构,效率不高。管理的本质应该是简单的,总部重复建设,低效运行,这是我们实际管理中的现状。

通过以上4点,我们领导班子总结下来,不改真不行!

靠防守、合规,那是咨询机构的任务,非盈利组织的任务。我们的任务是既要合规,更要创造利润,又要创造市场价值,获得市场领先。

关于“深改”,管理层反复磋商,我参与讨论不下十次,文件的措辞都很慎重,我们要给公司注入一些有科技含量、有全球地位的业务,管理层需要在这个时间点对公司进行大的变革。

 

2、天时、地利、人和

现在改革,是“天时地利人和”的好时机。

从中央决策来看。“十九大”非常清楚提到了企业的快速转型升级,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成全面创新的驱动战略,十九大报告对创新提得非常多,本届中央政府也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到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。

从化工行业看。20年前,以上海化工园区为开始,开启了中国为期十多年的重化工革命,在这个产业基础之上,从发展规律看,中国必然要从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型。很多传统的石油企业不愿意向精细化工转型,所以现在中国还没有一个非常强的精细化工企业。

这种机会,十年就会过去,我们再不抓住,就没什么留给我们了,很多技术已经被突破,未来中化不突破,一定有人突破,好东西也将越来越少。我们按兵不动,留给我们的就是骨头,不努力不转型,机会越来越少。打个比喻,像中央红区被围剿,不突破根据地就会越来越小。

我们会讲英语,会品红酒,会喝咖啡,但干起活来,这个也不行,那个也不能干。很多年前,我们看不上一些地方化工企业,但人家率先突破,胆子大,能吃苦,找准一个事就玩命干。引领化工行业升级,人家做了很好的实践。

从中化内部形势看。中化集团宁总在咖啡馆写下“科学至上”万字长文,突然解决了我内心的困惑。如果我们还停留在依靠规模、低水平地、靠控制成本、简单的生产去竞争,根本不可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。“科学至上”对我个人影响非常大,4个1000目标,机制体制改革,我们的改革也是在集团总体框架下设计的,用张伟总的话说,“要换一种活法”,很不容易。

从党中央政策支持,到化工行业转型升级,到集团提出“科学至上”,天时地利人和。而我们自己在主营业务上也做了很好的实践,如何把实践坚持下来在事业部推行,是改革转型的基础。

我们有最好的产业基础、市场地位,还有中化的商誉、品牌。我们也不缺钱,能找到行业里最好的人才,能建立无限接近市场的激励机制,有专业的财务、法律等公共服务。如果我们努力,做任何业务,我认为5年内可以在国内取得领先。如果没干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

3、激发全员激情是关键

我们深化改革的目标是全面转型为科技驱动的创新型公司。我们的产业发展目标是:100亿利润、1000亿市值、若干独角兽企业。“科学至上”核心价值理念需要我们在行动上做具体改进,并用这个衡量我们所有的业务。

目前全球石化行业中,我们的精细化工、新材料的自存度很差,高度依赖进口。我们改革的目标就是,瞄准世界一流技术,瞄准世界有巨大潜力的产业,从全球调集资源,进行技术破壁。同时调动全员创新创业的激情,要破除体制障碍,鼓励创新,这也是本次改革的根本目标。

目前我们的新业务都是世界级的,是能与全球同业进行抗衡的,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。要干成这些事,前提是要瞄准一流技术破壁,员工改变思维方式,多想想怎么创新,怎样帮助业务创新,而不是阻碍创新,要形成创新文化。

所以,激发全员创新、创业的激情是我们现在的目标。如果能把人员积极性聚焦在业务突破上,我们的事业才真正有希望。

4、九项举措

转型的路径一共有9项

---进一步聚焦战略重点

要进一步聚焦具有高技术壁垒,高增长速度,大市场容量的战略型产品,退出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业务,把现金、管理资源调整到新业务中。

新能源方面,我们会聚焦到锂电池材料、锂电池、锂电池回收,这些今年都会有具体的成果,这是技术含量和资本非常密集的行业,非常适合中化国际去做。新材料方面,我们看了七、八个大的高技术壁垒、高增长速度、大市场容量的行业,都在进行跟踪,中化国际要在此领域坚决实现突破。农药方面,我们将在扬农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。这一轮的战略将聚焦在十几个子行业,并会进行动态调整。

---建立与完善科技创新体系

在保证战略任务推进方面,要抛弃原先通过并购企业使中化国际脱胎换骨的做法,现在不是进入一个工厂,买个装置,而是要进入一个行业,在重点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,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院,建立自己的科研力量。我们的新材料、锂电池研究院已经在建设中,前面有工厂,有若干子行业,后面有非常完整的研发体系支持。在战略突破的同时,有科学技术的支持。

在高性能材料、复合材料、膜材料、锂电池、锂电材料上,我们会迅速巩固根据地,引进人才建立研究院,保证前端技术突破,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拓展,变成一个个研产销一体化的BU,实现重点产业的布局。

我们还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,与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,今年突破非常快,圣奥今年签约8所高校。在科研上很多学校有很好的基础,比如锂电材料和中山大学的合作就很顺利。

我们有5个完整的创新体系,激励机制,聚焦战略的科技支持体系,总部也在建立对BU的科技管理体系。

---加大科技投入

未来三年我们创新投入规划宏大,新增各级科技人员400人,创新业务销售收入规模达到500亿元,新增600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系。未来五年,我们对科技和创新的投入是不含糊的,是充分保障的,一定要能支持我们整个体系加快科技转换,加快科技攻关、重视IP保护。

---打造TOP100高端科技人才队伍

我们将重点引进BU技术总监、重点研究机构负责人、重点学科/领域带头人、重点科研项目经理等几中高端科技人才,实施科技人才的双通道职业发展规划路径。我们专门成立了关于科技人才引进的资金,支持总部、BU新业务,由总部承担费用。

科技在中化的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。以前做贸易业务,大家认为人的因素重要,但是我认为科技投入更直接,更重要,所有的战略离开尖端人才,都是空中楼阁。我们已经在全球布局我们的人才队伍,寻找我们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进行重点投入,确保战略能够持续成长。

化工事业部、中化国际一定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,这是关系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。确定的重点项目,要拿出魄力,要超出对贸易人才的习惯做法,无限探索,无限接近市场,保证人才进入我们的体系。

我们也会在人才队伍实现职业双通道,科学家不用变成关岗也能取得较好的报酬。在高端科技人才队伍引进、吸收、保留、晋升、培训上进行投入,保证人才能够成长。

---加大创新激励

不能说没有激励就不创新,创新是日常工作,要能打破常规,在流程、工艺、新产品上打破。这次,我们明确设立创新激励基金,3年投入2个亿,用于创新项目的激励。公司科技委员会确定重大科技激励项目进行评估,重大科技人才也从激励基金中进行支付,并保证持续投入。

我们要无限接近市场,尤其在项目上,加快科技转换,在模拟股权、跟投、GPS收益分享、重大项目奖励上,我们有完整的方案。在创新业务比如芳纶、锂电材料、氟精细上,都做了很好的探索。

这次深改,根据项目特点、建设强度、周期、自有技术还是引进技术的区分,对每个项目进行个性化设计,由BU和科技管理部牵头,完成项目评审、设计,HR进行备案指导。事业部已经做了很好的实践,建议HR、科技部门进行专业的经验分享,对标外部优秀企业,真正加快科技成果转换,更好地激励员工,激励合作伙伴。

我们要坚持集团总体思想,在保持国有企业特有属性下,无限接近市场,保证我们的机制、体制、人才不输给对手。

---改革评价考核机制

这项工作今年已经开始了,我们已经在各BU区分了现有业务、创新业务,并把创新业务分为研发阶段、孵化培育阶段、产业化发展阶段。在研发阶段要重立项、轻考核,这项考核交给科技委员会,有更多弹性;在孵化培育阶段,重视里程碑,市场占有情况,重要客户指标,不会进行利润考核;产业化发展阶段,再作为成熟业务进行考核。

对各BU的考核,去年年底已经把科技创新指标专门拿出来考核。对科研项目轻考核,淡化财务指标。从一线把业务孵化出来非常难,要经历爬坡阶段才会有突破,而这个考核阶段大概能有十年。要科学理性对待业务,特别是对新业务要有耐心。

---加强创新业务的孵化与培育

这是财务总监要给大家讲的。我们的基金快成立了,这是非常大的创新,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具有什么意义。我们是创新的公司,一是战略创新,大强度、百亿级的投资,如新材料,锂电,但这个过程是很长很谨慎的。二是PE基金投资,对处于培育阶段风险较大的创新,我们用这个投。第三个,我们还有为员工创业服务的VC基金。

---鼓励员工创新创业

我们有瞻元VC基金,小试项目可以通过VC来实现,鼓励员工创新。

---简政放权

近一年半,我们的职能部门进步很大,从业务合作伙伴、培训、精简人员和机构,到进一步向下授权,我们做了很多努力,外部评价我们已成为愿意打仗、愿意承担风险的公司。

我们的决策流程会进一步简化,事业部党委会上,设立了四个专业委员会,对具体事项进行决策,党委会主要是聚焦“三重一大”项目,提高效率,而让专业委员会高效运行,决策专业化的事情。

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。成本、效率是非常重要的,未来的职能部门更值得期待。现在年轻人还不习惯站到一线,期待能打仗的年轻人,拎起刀就上,到业务一线去接受炮火的洗礼。

当然,所有的改革都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、保持国有属性基础之上,以党建促文化建设,促改革,确保改革在正确的途径之上。

我对职能部门很满意,我看到了风气的变化,这是职能部门带动的,大家愿意承担风险,站在前线,促成交易,说服集团修改规定,随着项目制的开展,相信总部职能部门会变得更好。

希望我们总部职能能够成为服务型、价值创造型、能量化的部门,促进改革,推动业务部门的发展,而不是成为改革发展的阻力。

化工事业部正进行非常大的变革,不是折腾人,而是折腾事。我们有三个重大战略方向,改革总部,建设基地,这些都是非常宏大的事情,未来我们能交出什么样的化工事业部、什么样的中化国际,这需要大家共同的投入。

5、几点期望

最后,给大家提点期望:

希望大家热情投入到改革中去,到连云港、宁波去。我们在连云港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,投资要超过300亿。宁波要建成规模宏大的膜材料基地,希望广大员工主动投入一线。

希望全体员工能够真正践行“科学至上”核心价值理念,多些质疑、多些挑战,少一些顺从、少一些溜须拍马。希望大家能有绩效,有战略推进,愿意承担风险。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团队永远是创新的团队。

我们的战略是非常宏大的,改革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。我们也赶上了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最好时间点,希望大家都能投入进来,拥有理性的精神、科学的精神,艰苦奋斗,期待5年、10年后,中化国际的很多主营业务变成全球领先业务,把中化国际变成全球领先的精细化工企业!